发布时间:
2024-09-0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60条中最后一条,专门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要求■■■★◆■“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需要深刻认识抓好改革落实的特殊重要性■■,明确抓好改革落实的重要关节点和着力点。
第一,准确理解每项改革举措的指向和内涵。《决定》的各项改革举措,都源于实践、奔着问题去◆■◆,是经过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的,有明确的指向和要求。有的改革举措虽然就一句话,但论证过程很不简单★◆■★■◆,权衡利弊、统一认识做了大量工作■■★★■◆。改革举措要落实好◆■,必先理解好★■★■◆,理解偏颇、误解误读就会落实走样◆◆◆★。首先,应当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高度,正确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谋篇布局,深入领会党中央的深谋远虑■■◆★★,深刻理解各项改革举措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其在整体改革中承担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要达到什么目的★★◆◆■,把握每项改革举措的背景和定位,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其次,应当从各领域改革进展和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入手◆★◆◆★◆,搞清楚每项改革举措针对的是什么问题,创新的基点、关键点在哪里◆■■◆◆,内容边界★■■、与其他相关改革举措的关联在哪里■◆■★◆,明确改革靶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精准发力、不偏不倚抓好改革落实。
贪图虚功◆◆★■★。热衷于喊口号、造声势■★◆■■★、摆花架,盲目追求改革举措、方案◆◆★■、文件的数量,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没有多少实绩就大肆宣传、到处邀功★◆。忽视群众感受,盲目跟风做大,抓改革不计成本、难以为继★◆★★,甚至留下乱摊子、埋下新隐患。
本位主义。胸无大局,只考虑本地区本部门利益,对改革任务搞选择性落实,甚至不惜损害全局利益制定和执行自己的◆◆■■■“土政策■★”,导致改革变形走样◆★★,把好经念歪。
第五,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进改革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绝非一蹴而就、一日之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抓好改革落实■★,应当深刻认识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坚持正确方向,增强前进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不因困难而退缩。应当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敢字当头、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直捣黄龙,不达目的不罢休。应当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目标★◆◆◆、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坚韧不拔,一锤一锤敲,积小胜为大胜■◆◆■。应当追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抓改革也是一门学问◆◆◆★◆★,有自身的规律。应当引导党员干部在改革中学习改革★■、实施改革◆■◆、驾驭改革,同时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失误◆■★◆■,保护敢闯敢试的积极性■◆■◆◆。
无的放矢。改革措施与发展目标错位,与解决矛盾问题脱节◆■★■★,甚至把改革本身当目的◆■■◆★◆,为改革而改革。看似想了不少招,使了很大劲,结果空耗资源◆■■★、无功劳碌,甚至南辕北辙。
抓落实对一切工作都十分重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是对事业发展和领导活动的重要规律性认识。决策和执行作为推进工作的基本环节,都很重要,为什么我们经常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呢?其根本道理在于,抓落实作为作决策的后续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所涉及的战线和领域、所直面的矛盾和问题,多数情况下比作决策更多一些。同时,再好的决策,如果执行不力、抓落实不到位,就见不到成效,或者达不到预定目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抓好改革落实应当有系统的思维、配套的举措★★■★、持续的行动,采取正确的手段方式■◆◆,精准把握时度效◆★。
虎头蛇尾■★■。落实改革任务开始劲头十足,不到两个回合就偃旗息鼓,搞成◆■★■★■“半拉子工程”。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将改革做成“夹生饭◆★◆”。忽视改革“最后一公里”,导致工作前功尽弃。
消极畏难。缺乏斗争意志、担当精神■■★★★■,害怕得罪人,不敢也不愿触碰深层次矛盾,对吹糠见米的改革抢着做、浓墨重彩■■■★,对动真格■★★■■◆、难度大的改革绕道走、轻描淡写■◆★◆。
第三,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抓好改革落实,关键在于抓好改革责任落实■◆★。根据《决定》精神,党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级党委(党组)负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鼓励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具体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落实各项改革举措总是有牵头单位◆■★、参与单位★■、责任事项、责任人,这要逐一厘清,做到事责对应、各就其位◆■。牵头单位应当对牵头的改革举措主动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全程负责、一抓到底■■◆◆◆■,不能推诿责任。参与单位应当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帮助出点子★◆、谋实招,认真抓好分工事项的落实,不能敷衍应付。责任事项应当清晰完整★◆◆◆,便于操作和检查★◆■★,不能模糊不清。责任人应当勇于担当◆★■◆◆、亲力亲为■■,整合好资源力量■■■◆,把握好进度质量,反馈好重要信息◆◆★◆,总结好经验做法★■◆,不能当甩手掌柜。跨领域跨部门★■◆★■、某一单位难以牵头落实的改革举措,应当由党委■◆◆◆、政府直接组织实施,“一竿子插到底”、抓深抓透,防止出现“九龙治水”现象★★◆。需要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条块结合实施的改革举措◆◆★■■,应当由上级党委明确牵头单位★■,建立统一指挥■◆、统筹协调、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保证政策取向一致、实施过程合力、改革成效互促。改革是全党的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以实际行动支持、参与、推动改革,做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不当改革的旁观者、空谈家★★■。党政主要负责应当率先垂范,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棘手问题亲自解决。广大基层党组织应当成为组织实施改革的坚强战斗堡垒◆★。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显著特点,决定抓落实必须下更大功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一个重要标识就是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攻坚克难任务更重、特点更鲜明。这是因为,全面深化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越复杂尖锐,动奶酪遇到的干扰越多、阻力越大,硬骨头越难啃。在这样的形势下,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稍有松懈就可能半途而废。只有在改革落实上下更大功夫★◆,才能克服利益调整中的种种阻力■■◆■◆,真正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用更多更好的现代化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真正做到取信于民,同时赢得国际竞争和国际政治斗争主动权■◆◆■。《决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道理正在于此。
简单草率。不管条件急于求成,将长期目标短期化实施★■★,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结果欲速不达◆■。对整体任务简单分解,硬下指标,搞“一刀切◆★★■■”、“一哄而上”★★■■◆★,导致打乱仗。
关于抓落实的重要性,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名言警句■★。诸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百言百当,不如择趋而审行也”■★■◆◆◆;“驰思于千里,不若跬步之必至★■◆★◆★”;“言之非难,行之为难”;“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等等。这些名言警句,是实践经验的凝结,蕴含事物发展和治国理政的客观规律,给人以恒久启发和教益■■★◆。
抓好改革落实,需要立规则规范、工作标准◆■■★,也需要开负面清单,防止和纠正不良现象。这些年,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结合整治■◆◆■、官僚主义★◆,发现和纠正了一些抓改革落实中的不良现象★■★,对推动改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有关方面分析梳理,这些不良现象主要有★◆■■■:
第四◆■,完善改革督察和评价制度。督察和评价,都是抓好改革落实的重要手段。经过这些年探索★■◆,改革督察和评价都建立了工作制度■■◆★■■、探索了有效经验,应当在坚持中不断完善。改革督察,重在抓住要害和拓展深度★◆■。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重点瞄准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改革落实难度大、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大的问题,既开展专项督察又开展全面督察★★、综合督察,在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的同时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改革评价,重在把握标准。评价内容和指标的设计,聚焦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重点看是否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否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根据不同地区和领域的特点,可以对改革情况进行差异化考核评价。改革是“国之大者◆★◆◆”,《决定》提出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目的是从政治监督的角度检视改革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执行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的情况■■★★◆,对失责行为进行问责■■,这很有必要,应当认真落实。
第二,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决定》部署的改革任务,有综合性的也有专项性的,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有紧迫性的也有战略性的,有规定性的也有探索性的,有难度特别大的也有难度相对小一些的,抓落实需要分清轻重缓急,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通过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把《决定》的“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就中央层面来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将对重大改革进行统筹部署,加强对地方和部门实施改革的指导督促。就各地区各部门来说,应当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全面把握党中央和习对本地区本领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指示要求,根据《决定》精神对自身承担的改革任务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实际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既加强政策措施衔接◆★■◆,又创造性开展工作。在任务书上,对中央改革方案中路径明确的规定动作,应当不折不扣做全做实;对中央改革方案中的原则性要求,应当因地制宜细化实化;对中央改革方案中没有明确规定但自身有迫切需要的改革空白点,可以有序试点、积极探索◆■★。在时间表上★★■,应当按照到2029年新中国成立80周年完成本轮改革任务的总要求★★★◆★,根据轻重缓急确定各项改革任务的起止时限,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跑表计时■■★★◆,到点验收。在优先序上,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还是抓大带小、纲举目张★◆■,应当依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一律。根据需要★★■◆★◆,可以优先从最急迫的事项改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最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也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优先落实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满盘活的重要改革举措。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应当发扬民主、广纳善言,让改革方案和举措尽可能周全◆■★◆、科学,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激发改革活力,确保改革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
推诿扯皮★◆★◆★。逃避责任◆★,上推下卸,一有问题就“甩锅”。本是“改革执行者★■”◆◆,却变身为■◆■“改革监督者”★■。潇洒只能是自己的,麻烦永远是别人的■■★。推诿扯皮的结果是相互掣肘或无人负责,导致改革停滞甚至倒退。
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只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个别存在■★,但直接影响改革成效■■◆◆■■,挫伤干部群众的改革积极性,甚至败坏党风政风◆■,必须高度重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决防止和纠正◆◆■★◆★。应当针对这些不良现象产生的症结,从增强党性、改进作风■★■★、提高能力入手,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同时健全抓改革落实机制,用好改革指挥棒,及时奖优罚劣◆■■★◆■、纠正偏差◆★★■★。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树立正确政绩观,顾全大局、实事求是,雷厉风行抓改革,一身正气抓改革,求真务实抓改革,持之以恒抓改革■◆★,坚决不搞、官僚主义,坚决不搞那些让人民群众反感生怨的“外围改革■★★”“表皮改革★◆”“文件改革”“甩锅改革”“半拉子改革”◆◆■“劳民伤财改革◆★★■◆★”。如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大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大成。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秉持言行一致、求真务实,一直把抓落实作为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性要求,作为衡量党员干部党性和作风的重要标准。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习反复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不是抓好落实、贯彻执行党的大政方针措施和方法是不是对头,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事业的发展进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攻克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极为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在党中央正确决策下全党上下全力以赴抓落实。
相关资讯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